返回
顶部
我们已发送验证链接到您的邮箱,请查收并验证
没收到验证邮件?请确认邮箱是否正确或 重新发送邮件
确定

关于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展首秀,你可以了解这些

专题
小知2021-12-01
关于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展首秀,你可以了解这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原标题:关于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展首秀,你可以了解这些


「你在时尚界说出了自己想说的一切了吗?」


- 画外音


「没有」


- Martin Margiela


于纪录片《Martin Margiela: In His Own Words》的最后一帧画面之中,向来难以捉摸的该位比利时传奇设计师如是作答,为日后重返人们视野埋下了伏笔。


关于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展首秀,你可以了解这些

In His Own Words


相隔两年,当有关 Martin Margiela 即将在巴黎 Lafayette Anticipations 基金会举办展览的消息不断流出时,似乎便显得有迹可寻。不过颇令人意外的是,此番「回归」,Margiela 并非以时装设计师名义,而是作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家」亮相。


此番叙事视角由时装切换至艺术范畴,或许我们可以对以下内容稍作了解。



关于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展首秀,你可以了解这些

Martin Margiela


Martin Margiela 向来以「匿名」著称,纵观其设计生涯,鲜少露面于公众场合更从未接受过面对面的个人采访。


此番进军艺术界,在书写人生新篇章的重要时刻,在大家期待着目睹其神秘面容之时,比利时人依旧选择「缺席」。


艺术展首日的媒体预先观览开启前,策展人 Rebecca Lamarche-Vadel 便向大家宣布了这一消息。不过在社交媒体上,Rebecca 则发布了数张记录 Margiela 本人工作状态的照片,并意味深长地以 Talk To The Hands 标记。


关于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展首秀,你可以了解这些


Talk To The Hands


而藉由「缺席」连接未来的 Margiela,亦在 The New York Times 的专题报道中透过邮件向大家表示「我在早期就开始迷恋时尚,并通过尽可能概念化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愿景。但现在,我需要探索其他媒介,享受没有界限的纯粹创造。」


一场「不起眼」的展览


关于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展首秀,你可以了解这些

Red Nails


位于法国巴黎举办的个人艺术展没有以任何名字命名,但由此延伸的主题却十分明显。这是一场对「存在主义」的探索,对主流价值的背道而驰。Margiela 围绕 Time, Chance, Secret 等词汇,试图从那些容易被忽视、被边缘化的平庸事物中发掘新的价值,赞美「脆弱、易碎、短暂」特性所散发的美感。


譬如矗立于院墙前的大型净味棒图像,看似毫不起眼却早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必需品。而依附其中的淡淡香味,既无处不在、亦杳无踪影,恰恰指代着 Margiela 为时装历程所留下的丰厚遗产。


关于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展首秀,你可以了解这些

DÉODORANT


一如既往地颠覆传统,Lafayette Anticipations 的展览被缔造成一个完整艺术品,不拘泥于内部装置:参观者需要从该栋建筑特别设置的「紧急出口」戏剧化入场,并透过通常不对公众开放的服务梯进入各个楼层。


相比展区,以迷宫盒子称呼此个由多扇落地百叶窗间隔成的空间更为合适。「似乎在 Margiela 大脑里穿梭」,基金会总裁 Guillaume Houzé 如此形容到整个沉浸式体验。


从雕塑、装置,再跨越至绘画与电影等媒介,20 多件未曾曝光过的艺术作品接续而至。Bus Stop 展品选用老旧的有机玻璃与合成皮毛,雕砌出遍布城市角落的巴士候车亭,人们常常认为在这里是虚度光阴,而忽略了它作为庇护所帮助各位遮蔽了多少烈日雨雪。


而一系列 Film Dust 画作则从斑驳的 Super-8 胶片影像中汲取灵感,制作团队基于电影屏幕的颗粒纹理开发出一种效果类似的「画布」,Margiela 则在此将数颗玻璃珠逐一融化,就像稀释油画颜料那般,令肉眼难见的周遭灰尘具象化。


值得提及的是,区别于「静态展览、展品不得触碰」的保守方式,Margiela 个展显然更为放肆。Torso 雕塑会预先使用白布遮盖,后期再由工作人员随机掀起,甚至会邀请看客上前触摸细细感受。担心造成磨损?那正好是 Margiela 想要呈现的自然痕迹。


「他认为一个物体的生命永远不会结束,而是在不断地变异,更新无数次。结束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纯粹的幻想;不完整是一种基本状态。」Lamarche-Vadel 加以解释。


陪伴多年的「头发」元素


关于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展首秀,你可以了解这些

Martin Margiela 的重要标签


Martin Margiela 出生于比利时弗拉芒大区,童年大部分时间都窝在父亲经营的美发沙龙中度过,看着店内女客人总是顶着一头柔顺无瑕的烫发早已心生厌倦,转而钟情略带狂野的松散发型。


这亦在往后伴随着他美学符号的整体构建,成为除 Tabi Boot 以外,另一极具辨识度的个人标签。


展览上,「头发」元素率先显现于艺术品 Hair Portraits 之中,由五堆新闻报道及名人杂志组成,顶部则陈列着六七十年代 Monica Vitti、Catherine Deneuve 等明星的肖像模仿封面,以蓬松头发覆盖示人,增添些许神秘色彩。


Vanitas 则以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荷兰绘画流派命名。五个仿皮硅胶制成的球体植入了颜色各异的毛发,从代表青年的金黄色、到指向中年的棕色再到象征年迈的灰白色,Margiela 形象地描绘出了关于一位女性生命的不同阶段。「我喜欢最后一个,因为主体最终接受了年龄在身体上留下的烙印」他这般感慨到。


摆放于拐角处的 Red Head 看似与 Vanitas 差别不大,但区别后者,Red Head 的重点置于物体随时间变化的「象征意义」当中。


历史早期,西方社会对红色头发屡屡带有歧视目光(暴力、虚伪、低下),如此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亦难以抵挡时间的洗礼,逐渐演变成人们特地独行的标签,饱受前卫人士及流行巨星追捧,就如曾被视为难登时装大堂的 PVC,却亦在近年来成为众多奢侈品牌青睐的制衣面料。而这亦令人不禁回想至比利时人在隐退前的 Maison Martin Margiela 20 周年大秀中曾经使用的相似发色。


除了策展人 Rebecca Lamarche-Vadel 以外,参与了合作的比利时艺术史学家 Chris Dercon 亦十分值得我们了解。


该位法国国家博物馆协会主席,不仅负责监管着 18 家博物馆以及香榭丽舍大道上的玻璃穹顶地标,更是少数真正见过 Margiela 本尊的人物之一。在 Margiela 生涯的多个重要里程碑上(包括首场以及最后一场时装秀),亦师亦友的 Chris Dercon 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今番也不意外,在 Chris Dercon 的极力引荐下,安特卫普画廊 Zeno X Gallery 的创始人 Frank Damaegd 才得以前往 Margiela 工作室亲眼「预览」了部分艺术作品,而代理合作便于日后成为水到渠成之事。


这诚然只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个例,但 Chris Dercon 为 Margiela 带来的其实远不止是机遇这么直接简单,诸如创作手法上的专业指导、灵感枯竭时的理念分享等等,Chris Dercon 可谓是不断在指引 Margiela 走向正确的转型道路。「外界的声音太多,我会直接和他道明好坏与否,必要或是不必要。我给他看了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并提醒他并不孤单。Margiela 是如此有天赋的绘图者与制造者,但我想看到他突破技术的界限。」


争议


当 Martin Margiela 的叙事范畴由时装跨越至艺术,所面对的境况自然是期待与质疑并存。


回归展览本身,尽管负责人 Rebecca Lamarche-Vadel 数次强调「 Magiela 在尽最大努力,避免制作任何人们可以联系到与其时尚设计有关的事物」,但无论是 Hair Portraits、Bus Stop,亦或是饱含古典解剖思想的 Torso,都颇易令人想起他回收皮革废料、旧手套做成的夹克与紧身衣,解构主义手法以及 Faceless 字眼等等。于一众忠实拥趸而言,这种「亲切感」无疑更甚。


关于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展首秀,你可以了解这些

废料改造为衣物


对此,深耕于艺术领域的媒体网站 Frieze 亦刊登了一篇专题报道,直言部分作品简介中的话术稍显平庸,剥离了任何真正的身份问题。


令人困惑的是,以 Red Nails 雕塑指代的「人造女性美」,对躯体时尚所产生的反思,让人想起 20 世纪 90 年代 Vanessa Beecroft 与 Sylvie Fleury 等艺术家,针对当代消费现象以及女性在购物中产生的美学依赖与盲从心态进行创作的手法。


更譬如 Lip Sync,一个类似 Andy Warhol 作品的系列,以唇语学习视频为输出特色,但每幅图像都对应着无法解读的信息。「这些对艺术流派与主题的引用,除了表明作品自身作为当代艺术的地位之外,似乎没有取得其他成果。」


可售、且即将登陆中国


据官方消息透露,Martin Margiela 艺术首秀所展示的所有艺术品均可出售,价格不菲,但是否会让艺术品流入炒卖者手中,画廊主观便表示到「我们希望在价格上涨之前,尽可能地把作品卖给美术馆和公共机构,或者至少是拥有公共空间的私人收藏家。」


关于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展首秀,你可以了解这些


除此之外,个人认为本次展览所贩售的三款书册都十分值得入手,不仅会针对作品进行更详细深入的介绍,亦会记录关于 Martin Margiela 与制作团队的一系列幕后内容。而想要自身体验观展的各位亦不妨稍作期待,于明年 1 月 2 日巴黎展览结束后,将会开启全球巡回展出,并极有可能率先在中国举办。


从设计师到艺术家的转型往往伴同着高风险。Helmut Lang,90 年代末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为个人时装系列赢得了无尽的欣喜若狂。当他从十五年起放弃服装并试图成为一名艺术家时,似乎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亦希望在时装领域备受赞誉的 Martin Margiela 能达成心中所愿,将自己成功塑造为一位「只是恰巧在时尚界中短暂工作过」的艺术人士。


来源:1626潮流精选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关于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展首秀,你可以了解这些

如何抓住涉外商标业务的机遇?涉外商标代理高研班来啦!

关于 Martin Margiela 的艺术展首秀,你可以了解这些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1626潮流精选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本文来自于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为/news_29799.html,发布时间为2021-12-01 15:55:37
我也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